福建泉安律师事务所
 FU JIAN QUAN AN LAW FIRM
在线法律咨询
 联系方式
电话1:0595-22221536
电话2:0595-28990022
电话3:0595-28990033
电话4:0595-28990044
地址:泉州市宝洲路与云鹿路交叉口蔚蓝海岸(泉州中级法院右侧)
qrCode
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

蔡文明主任律师接受泉州商报采访

 二维码 98
发表时间:2016-10-18 02:38作者:泉州律师事务所来源:泉州律师

7259.jpg


  原文出处:泉州商报2016-10-18

  http://www.qzwb.com/qy/content/2016-10/18/content_5429249_2.htm

  新闻标题:从源头“防患未然”


  食企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的同时,也应通过舆情监督、科普宣传等积极、主动的方式,才能从源头上应对谣言    当谣言开始传播的时候,对涉及的企业来说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。

  对于食企来说,除了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震慑造谣方之外,更重要的是通过舆情监督、科普宣传等更加积极、主动的方式,变“亡羊补牢”为“防患未然”,从源头降低谣言的负面影响。

  ▲谣言为何盯上食品▲

  根据新浪微博公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微博共处理各类不实信息1290条,其中食品相关的谣言245条,约占总量的两成。典型的食品谣言包括“猪肉钩虫”“西瓜打针催熟”“蒜苔蘸甲醛”“吃樱桃感染H7N9”“吃大盘鸡感染H7N9”。这些谣言传播速度快,持续时间长,且有一定的规律性,如樱桃、西瓜的谣言都出现在这些产品每年的上市期。

  那么,为何食品成网络谣言的“重灾区”?泉州市名牌研究会会长、福建省奥维商标知识产权事务所总经理林栋梁认为,食品谣言难以遏制的原因主要有三个:第一,消费者缺乏对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,容易受到“互联网”情绪诱导走入认知误区;第二,食品安全的谣言有部分由行业内的竞争引起,存在恶意打击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;第三,存在部分恶意的职业打假人,专门通过恶意消费来打假索赔,甚至发生向企业勒索的行为。

  此外,业界认为,自媒体行业门槛低、侵权便利、取证难、违法成本低等特性助长了其乱象,不少自媒体公司为赚得眼球或故意制造噱头,或断章取义制作骇人的“标题党”文章,甚而将外地的负面事件移花接木“本地化”,成网络谣言的推手。

  ▲法律维权成首选▲

  与造谣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成本相比,食企要维权的难度与成本相对大得多,特别是与谣言造成的损失相比,食企最终获得的赔偿远不足以弥补损失。因此,有不少食企选择沉默应对,期望能通过时间来淡化对品牌的负面影响。

  对于这一做法,有法律界人士表示,运用法律武器维权仍然是食企的首选。福建泉安律师事务所主任蔡文明表示,运用法律武器维权最大的意义在于震慑造谣者,提高他们的造谣成本,进而逐步减少谣言的产生。

  “实际上,网络造谣不仅是违法行为,甚至可能触及刑法。”他向记者介绍说,根据2015年11月1起正式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(九)》,在现行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中增加了规定:编造虚假险情、疫情、灾情、警情,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,或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,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,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;造成严重后果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
  记者日前也从泉州公安局得到权威消息,今年上半年,泉州网警通过微信、微博执法账号对85条谣言进行公开辟谣,9名造谣传谣嫌疑人被警方行政拘留。

  ▲建立危机管理机制▲

  值得一提的是,当相关谣言开始传播之际,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伤害。基于此,在业界看来,与其在谣言传播后“亡羊补牢”,建立舆情监测机制、强化食品安全宣传,方能助企业“防患未然”。

  天衡(泉州)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伟媛建议,企业要做好日常的舆情监测,或与相关专业舆情监测机构合作,第一时间发现谣言,将谣言扼杀在传播“源头”。

  林栋梁也建议,企业要培养危机公关意识,积极采取危机公关手段来维权,尤其是食品、服装、家电等企业长期以来是谣言“高发地”。“企业要主动检索发现并遏制谣言的行径,莫要谣言事件发酵后方醒悟维权。须知,食品企业的品牌形象一旦被破坏,即使造谣者受到法律追究,挽回企业的品牌形象往往沦为‘亡羊补牢’。” 他说。

  除了主动监测外,食企在应对谣言时应更加积极、主动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,在今年6月举行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重点活动之一——2016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会上表示,“拿起法律的武器非常重要,然而更重要的是碰到谣言主动出击,进行辟谣,把科学的东西传播给大家。”

  陈伟媛也认为,“面对谣言,企业要及时启动危机管理机制,主动科普食品安全知识,让公众及时知道事实的真相,主动建立与公众沟通的渠道。此外,企业要及时发布真相,主动出示相关合法的食品检测证书。紧急情况下,企业也可与相关政法机关、通信公司合作,利用相关部门覆盖面更广、技术条件更好、效率更高的专业优势,让真相及时送达消费者。”

  泉州网警相关人员也建议,企业一方面要走法律途径解决,一方面也要加强自身的公关意识,针对食品谣言,通过自身账号或者借助媒体及时进行正面发声,避免企业商誉受损。

  ▲练好食品安全内功▲

  根据中国食品安全舆情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《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(2015)》显示,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,75.5%是人为因素导致,其中因不规范使用添加剂引发的事件最多,占总数的31.24%,其它依次为造假或欺诈、使用过期原料或出售过期产品、无证或无照生产经营、非法添加违禁物等。

  业界认为,关于食品的谣言之所以能在诸多传播者中产生共鸣,近年来食品行业内部一些不法现象造成整体信誉下降,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。因此,食品行业除了全力打击网络谣言的同时,同样应该练好自身内容,以根绝谣言的滋生土壤。

  幸运的是,泉州相关监管部门已经重视到这一点。添加剂作为谣言热衷攻击的对象之一,也是今年泉州食药监局密切关注的对象。日前,从泉州市食药监局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作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中明确,“对于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擅自生产食品、食品中添加药品或非食品原料、滥用食品添加剂、虚假标注及标实不符、生产条件重大变化未申请办理变更手续等问题,食药监部门将依法依规进行查处,涉嫌犯罪的,将被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。

  此外,《意见》还指出,泉州食药监部门还将排查原辅材料带入风险,指导监督大米、蜜饯、茶叶、肉制品等生产企业,特别是分装企业严格建立实施进货查验制度、抽检验证制度;排查整治生产过程管控风险,采取会同技术机构、行业协会举办培训班、现场指导等形式,指导企业加强关键环节、关键工艺、关键参数控制,防范生产过程管控不到位风险。“身正才能不怕影斜,只有企业的产品合格,才能有底气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。”林栋梁说道。